close

  楊素芝(左)和婚禮道具鄰居康君霞■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劉莉莉 攝
  1.誇誇我的整合負債好鄰居
  好鄰居曾給您帶來溫暖或雪中送炭,或者因為瑣西裝外套事對鄰居產生誤會和積怨?請把您的故事告訴我們。
  2.信用貸款尋找當年的老鄰居
  還記得當年住大院時的老鄰居嗎?也許你們已經離別一方,也許你們已經多年未見。我們可以幫您尋找曾經小分子褐藻醣膠的老鄰居。
  3.社區鄰居節邀您參加
  同時,本報將舉辦“社區鄰居節”,以社區為單位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,猜成語、賽歌舞、比廚藝都可以曾進鄰裡感情,歡迎各社區報名參加。
  請撥96128參與以上活動。
  4.新型鄰裡關係公約
  在您的心中,什麼樣的鄰裡關係才是最和諧的?我們將採納您的建議共同完善一種“互信互助不互擾”的相處模式,併在全市範圍內推廣,歡迎撥打96128與我們討論。
  楊素芝手上有一個綠皮小本,上面記錄了周邊140戶居民家的聯繫方式。
  對居民家的事這麼上心,到底因為啥?68歲的楊素芝說,她是一名共產黨員,受鄰居們的信任,她也是新隆街1號樓的樓長。
  楊素芝和老伴是8年前搬到現在這個小區的。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,楊素芝發現自己所在樓層的聲控燈不亮。於是,她敲開了隔壁鄰居方家的大門,詢問原因。原來是聲控燈的底座壞了,兩家商量後,很快換上了新的底座。
  發現單元樓內衛生不是太好,楊素芝又拿起掃帚,逐層清掃樓道。
  楊素芝的這個舉動,迅速地拉近了彼此的距離。楊素芝與鄰居從見面打招呼到有事沒事嘮家常逐漸熟識,遇到便宜菜給順道帶一份,誰家有困難就伸把手。
  樓下鄰居康君霞見楊素芝脊柱側彎,睡覺翻身都困難,還堅持清掃樓道,她也加入到義務清掃中來。
  “我這不算做好事,就是為了幫幫這個好姐妹兒。”康君霞說。
  “8年來的相處,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像親兄弟姐妹,不分彼此。”80歲的李鳳英說,每當她和老伴外出,家裡的鑰匙都會交給楊素芝保管。
  楊素芝表示,鄰居相處就是以心換心,大家相處愉快,生活也快樂。
 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劉莉莉
  ■記者調查
  10%居民因寵物與鄰居發生矛盾
  在對大東區津橋街道、沈河區皇城街道和於洪區北陵街道多個社區的72戶居民進行的入戶調查結果顯示,因為噪聲、用水和環境污染原因而與鄰居發生矛盾的情況占40%。
  案例1 因發水鄰居險些反目成仇
  張大爺家住皇姑區泰山社區,農曆二十九當天,4樓一家住戶的自來水突然嘩嘩淌水,將張大爺家中的床褥、櫥櫃都給淹了,地板也泡變形了。無奈下,張大爺只好搬到兒女那過春節。
  泰山社區一名工作人員說,之所以發生水災是由於4樓的居民不小心將自來水閥門弄壞樓下被淹。樓上樓下兩家起初協商結果為賠償1000元,其他的年後再說。
  大年初三,回到家中的張大爺看到室內一片狼藉,非常生氣,給樓上打電話要求賠3萬元和道歉,樓上樓下吵得險些反目成仇。
  年後,經過社區的幾次調解,兒女們也都勸張大爺算了吧,兩家也都消了氣,握手言和了。
  案例2 夫妻半夜總吵 四鄰無奈
  昨日,家住皇姑區青雲社區一戶居民反映,自家樓上有件叫鄰居們無奈的事,只要吵架必選夜深人靜的晚上。2月9日鄰居夫妻又開始吵架了,從晚上9點多開戰一直吵到凌晨1點多,男主人嗓門很大,中間還夾雜著踹東西摔凳子的聲音……慶幸的是冬天,窗戶都關著,還算能安然入睡。
  華商晨報華商響網記者康曉潺
  ■調解專家
  換位思考是和諧關鍵
  昨日,記者從沈河區、和平區等多個社區瞭解到,每年由於鄰裡問題找到社區調解的多達百餘起。
  調解關鍵一:換位思考,吃虧是福。地下管線漏水,地下室積水超過1米多,而維修時又必須刨開鄰居裝修好的地面。“又不是我家的問題,憑啥刨我家?”這是皇寺路社區書記劉光珍在調解一次糾紛中聽到的第一句話。
  調解關鍵二:很多人就為爭口氣。王詠梅是和平區南市場街道辦事處魯園社區的負責人,“我們社區老舊小區居多,設施老化,外來人員多,容易產生矛盾和糾紛。”
  曾經有社區居民王大爺怒氣衝衝地找到王詠梅,這位居民說,鄰居家養了兩隻狗,每次自己出門或者走廊里放白菜時,鄰居都在門外故意梳狗毛,弄得到處都是,存心不讓自己好過。
  “像這樣的居民,其實鄰居未必是針對他,他也只是為了爭一口氣,心中覺得不痛快。氣順了各讓一步就不會有糾紛。”王詠梅說。
  “當時情況確實嚴重,而這位居民確實沒有任何過錯,只不過是因為管線設計時經過了他家,而全樓居民的安全仍然是第一位的,在公共利益面前,我們只能勸說他同意施工。”最後,劉光珍帶著這位居民來到了事故現場,讓他看到了問題的嚴重和鄰居們是如何的鬧心,“他很爽快地就同意了施工的請求,並且表示不需要鄰居賠償,自己承擔了重新裝修地面的費用。”
  劉光珍表示:“要說秘訣還真有一個,就是勸說時讓對方換位思考,多替鄰居們著想,自覺規範行為規則,從自己做起,從點滴小事做起,基本就可以化解矛盾。”
 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楊侖
  ■公約建議
  遇到矛盾不能再靠“爭吵”和“人情”
  本報訊(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梁多)本報聯合沈陽市精神文明辦公室徵集“新型鄰裡關係公約”發出後,討論愈加熱烈,其中“鄰裡矛盾”成了影響現在鄰裡關係的最大問題,本來因為平時較忙,跟鄰居已經生疏了,再因為點矛盾翻臉,鄰居成了完全對立的存在了。
  徵集過程中,不少讀者都提到,按照“習慣”鄰裡間出了問題,要麼大吵大鬧,要麼因為“不好意思”而算了,其實發生在鄰裡間的矛盾,也是有責任歸屬和劃分的,按照法律法規合理解決,誰也不多受損失,也別影響感情。  (原標題:熱心楊大媽心裡裝百戶鄰居電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llfrh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